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摘要

2022-03-19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摘要

编者按

人民币国际化是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自2012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与交通银行每年定期联合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以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以“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与发展”为主题,深入研究了离岸市场促进货币国际化的内在逻辑,重点分析了离岸市场建设与发展对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和影响,并结合当前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形势,讨论了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条件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路径,以及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合理布局。

现将2014年报告各章的精彩观点摘要如下: 一、2013年人民币国际化步入快车道 (节选自《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第一章)

2013年,以简化流程、跨境使用便捷化为宗旨的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和落实,跨境人民币贸易和投资结算业务规模平稳增长,结构有序改进,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快速提高。截至2013年第4季度,RII达

1.69,同比增长

83.80%,再创历史新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大幅攀升源于四大动力。首先,中国经济稳中有升,保持全球GDP最高增长,光明的经济前景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其次,实体经济不断扩大的人民币需求是RII一路攀升的主要驱动力,中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据SWIFT统计,截至2013年底人民币成为全球第八大支付货币;第三,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以中国(上海)自贸区为试点提升对外开放标准等一系列深化体制改革措施,释放巨大的制度红利,大大提振市场信心;最后,离岸市场迅速发展,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香港是规模最大的境外人民币离岸资金运作中心,台湾、新加坡的离岸人民币业务初具规模,伦敦、卢森堡、法兰克福等欧洲金融中心也积极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

1 / 15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坚实后盾。2013年国际贸易环境改善,双边贸易与区域合作加强,中国改革创新,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便利化。

2013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4.63万亿元,同比增长

57.5%,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全球占比提高至

2.50%,增幅达143%。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支付功能进一步强化,截至第4季度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结算综合占比达

2.08%,同比增长

86.17%。2013年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融资需求快速增长,深圳前海、中国(上海)自贸区、江苏昆山三大地区在跨境人民币借贷业务方面先行先试,人民币境外放款业务流程进一步简化与规范,商业银行可以在银行间市场可转让存款证(NCD)的发行与投资打开了人民币国际融资业务的批发市场。人民币国际信贷全球占比由2012年第1季度的

0.25%上升至2013年第4季度的

0.42%。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也激发了外商直接投资的积极性,RQFLP试点启动进一步扩大了国外基金投资范围。截至2013年第4季度,银行累计办理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结算业务达

5337.4亿元,为2012年同期的

1.9倍。境内外利差的存在、离岸市场的迅猛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债券与票据规模不断增长。人民币国际债券和票据余额呈上升趋势,由2012年第1季度的

408.65亿美元增长至2013年第4季度的 713.74亿美元,全球占比达 0.33%。

2 / 15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国际接纳范围也随之扩大,英国、欧盟、玻利维亚、澳大利亚、白俄罗斯、南非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其官方储备资产的范畴。截至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已与2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达

2.57万亿元。

尽管2013年第4季度美国经济表现逊于预期,然而经济整体呈现复苏之势,QE退出推动美元升值,全球资金加速回流美国并向央行体系回笼,美元最佳避险货币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美元国际地位基本稳定,截至2013年第4季度美元国际化指数达

52.96。

欧债危机不确定性尚存,然而2013年下半年,欧元区经济复苏加速,区域经济体间差距缩小。直接投资规模大幅增长,改善了欧元国际使用的实体经济基础。欧元国际地位开始呈现上升趋势,2013年第4季度欧元国际化指数达

30.53,较2012年同期增长了 3.85个百分点。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经济刺激政策对日本股市上扬、出口扩大、企业信心恢复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国内经济的冲高回落、国际政治与外交摩擦的不断增加,致使日元国际信心大幅下降,避险功能被弱化。2013年日元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呈下降趋势,至第4季度国际化指数为

4.27,同比降低

7.25%。2013年英国经济持续增长,经济表现好于预期。然而,经济背后隐忧难以忽视,出口疲软,直接投资规模下降,国际社会对英国经济与英镑的信心有所减弱。2013年英镑国际化指数基本稳定,截至第4季度英镑国际化指数为

4.30。

二、2013年人民币加速国际化的六大特征

3 / 15

(节选自《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第二章)

第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人民币直接投资规模进一步快速上升。2013年,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额达到

4.63万亿元,同比增长 57.5%,人民币结算比例达到

24.5%。人民币结算对外直接投资金额达到 856.1亿元,同比增长

181.2%;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金额 4481.3亿元,同比增长 76.7%。

第二,人民币国际债券发行主体扩大,人民币国际债券和票据存量快速上升。

截至2013年末,人民币国际债券和票据存量达到 719.45亿美元,同比增长

24.90%,人民币国际债券和票据存量余额全球占比

0.33%。此外,人民币国际债券的发行主体开始从香港向全球不断扩张,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政府都加入了发行人民币国际债券的行列。

第三,人民币衍生金融产品不断丰富。虽然在总量上人民币衍生品规模还相对较小,但伴随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以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国际市场上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品种进一步丰富。

2013年8月,港交所推出首只跨境股指期货——中华120指数期货。就港交所在

4 / 15

2012年9月推出的美元兑人民币期货的交易情况来看,截至2013年底,港交所人民币期货未平仓合约达到18701手,2013年平均每日成交合约568手,同比增长

95.86%。

第四,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RQFII扩大为全部境外机构。

2013年,中国证监会累计批准RQFII29家。截至2013年底,RQFII机构共有52家,国家外汇管理局对RQFII的累计审批额度达到1575亿元。

2013年3月1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关于实施<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的规定》,进一步规范RQFII在境内进行证券投资的行为,扩大了RQFII机构的类型,放宽了对RQFII投资范围的限制。

第五,人民币作为官方储备货币被更为广泛持有。目前,向IMF报告在其外汇储备中拥有一定人民币的国家接近20个。此外,截至201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已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为

2.57万亿元。与2012年相比,新增了巴西、英国、匈牙利和欧洲4个国家和地区,互换金额增加

0.90万亿元。

2013年10月9日中欧双方正式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互换金额为3500亿人民币。中欧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人民银行与欧洲中央银行在货币金融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人民币获得了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官方的正式承认。

第六,人民币全球外汇交易活跃,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迅速。从2010年至2013年,人民币全球外汇交易量增加了3倍,所占比重从

0.9%上升至

2.2%,排名从全球第17名跃升至第9名,超越瑞典克朗、新西兰币及港币。离岸市场数量不断增加,在亚洲,随着台湾地区、新加坡相继建立了人民

5 / 15

币清算体系,离岸人民币业务从集中于香港向更广泛的地区铺开。而在欧洲,伦敦、卢森堡、巴黎和法兰克福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也开始全面展开。

总体看来,2013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一方面,中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为中国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制度红利;另一方面,中国实体经济的平稳运行,加之国际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壮大,共同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三、国际货币格局继续多元化,20年前人民币将成为第三大货币(节选自《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第三章)

国际货币多元化是当今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金融稳健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方向。2013年国际货币多元化取得了明显成果。首先,英格兰银行、欧央行与中国人民银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国际化得到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的认同;20多个国家政府宣布在其外汇储备中持有人民币资产。其次,美联储QE退出机制的启动促使全球资金加速回流美国,推动美元升值,美国贸易逆差扩大,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比重呈下降趋势,美元的国际地位小幅下降;欧元区经济复苏加速,区域经济体间差距缩小,贸易与直接投资规模大幅增长,国际债券市场,欧元份额上升显著,欧元的国际地位得到巩固;受“安倍经济学”刺激政策的影响,2013年日元贬值对日本股市上扬、出口扩大、消费支出增加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其国内经济冲高回落迹象显现,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与外交摩擦不断增加,打击了国际市场对日元的信心,日元的避险功能被弱化,日元国际地位明显下降。第三,加拿大元、澳大利亚元在各国申报的官方储备中的份额超过1%,开始进入IMF的国际储备货币单独统计行列。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推动力仍然来自跨境贸易结算和直接投资,制度改革的红利又增添了新动力。2013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达到

4.63万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57.5%。而人民币直接投资规模达 5337.4亿元,为2012年同期的

1.9倍。上海自由贸易区在跨境人民币借贷、便利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境外资金投资国内资本市场方面的先行先试,为人民币跨境金融交易大幅增长创

6 / 15

造了有利条件。香港、新加坡、伦敦、卢森堡、法兰克福等地人民币离岸市场出现长足发展,大大提高了国外使用、持有人民币的便捷性和吸引力。2013年人民币国际化指数攀升至

1.69,照此增长速度,5年之内,即20年之前,人民币有望成为仅次于美元、欧元之后的第三大国际货币。

对国际主要媒体的舆情统计分析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受到广泛关注,相关报道数量成倍增加。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前景感到乐观者居多,德法等欧洲大陆国家的官员和学者普遍表示乐见其成。不少分析指出,鉴于中国政府在经济运行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顺利实现也离不开中国政府的推动,资本账户开放、避免人民币汇率大起大落,对人民币国际化至关重要。

四、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形成的因素及选择的原则 (节选自《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第四章)

影响国际货币离岸交易中心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货币发行国与货币交易中心所在国的经济往来。一般而言,贸易和资本的往往都伴随这国际货币的流动以及国际货币的跨境清算结算。因此,双边的经济往来是推动国际货币在不同国家分布的主要动力。

第二,货币交易中心所在国家的金融发展程度,特别是其在全球外汇市场中的地位。一般而言,一国的金融发展程度越高,规模越大,其能够容纳更多的国际资金。与此同时,金融发展程度越高通常也意味着更高效的清算结算体系以及更公开透明的信息传播,可以减少投资风险和交易成本,促进国际货币海外市场的形成。

第三,货币发行国与货币交易中心所在国的地理距离和是否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习惯。事实证明,欧元的推广和使用与欧元区各国之间的历史文化渊源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如果离岸中心所在地区对于国际货币的发行国有着较高的文化认同感,则有利于该离岸中心的发展。第四,货币交易中心所在国的法律和税收制度。一般认为,如果货币交易中心所在国的资本监管宽松以及税收条件优惠,从而吸引更多的国际货币进入。例如,尽管瑞士的国土面积和经济

7 / 15

规模较小,但由于长期以来宽松的资本监管政策,瑞士集中了大量的国际资本,是全球最大的财富管理中心。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全球主要的金融中心都在角逐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

无论是先行的香港新加坡,还是后来居上的伦敦,抑或是令人充满期待的上海,都将极大的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在深化改革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进一步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将是大势所趋。因此,结合以上人民币离岸中心发展的现状以及其他国家货币的离岸市场发展经验,日后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选择应该尽量遵循以下的原则:

首先,人民币离岸中心需要尽可能地保证国内的经济安全。在人民币离岸中心建立的初期,难免会有国际游资在人民币离岸和在岸市场之间进行套利,从而对于国内的金融市场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人民币离岸中心所在地必须拥有良好的监管体系,能够有效地监控人民币资金的流动,并且要与中国政府保持合作。

其次,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选择要兼顾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优化国内外市场资源配置的目标。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仍将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因此,人民币离岸中心必须要为进出口企业创造便利的条件,如降低结算成本,减少汇兑风险等。

再者,人民币离岸中心需要促进第三方的人民币交易。从美元国际化的经验来看,大量的海外美元外汇交易都与美国国内的经济无关,而是为了解决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结算需求以及外汇储备需求。因此,这要求人民币离岸中心所在地必须拥有极其发达的国际金融市场,包括证券、期货以及大宗商品等。

最后,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选择需要促进全球性人民币网络的形成。全球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可以保证人民币得以24小时交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民币清算结算的风险,提高进出口商和投资者对于使用人民币的信心。由于当前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主要处于亚洲,未来很有必要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地区进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开拓。综观全局,展望未来,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

8 / 15

设不仅能为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做出巨大贡献,而且也能为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供了新鲜血液。因此,在这个时代的十字路口,无论是政策制定者、学者还是业界人士,都十分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共商对策,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提出有益的见解。

五、如何为人民币离岸中心选址?

(节选自《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第五章)

根据层次分析模型,中国人民大学《人民币国际化报告课题组》研究了人民币离岸中心选址问题。

在欧洲,我们选取荷兰、卢森堡、马耳他、瑞士、塞浦路斯这五个国家进行研究。这五个国家都与中国有外交关系,其中瑞士1950年即与中国建交,是西方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合法地位的西方国家。在双边贸易额方面,荷兰、瑞士分别排名前两位。这两个国家(经商容易度指数)EBOD也居世界前列。综合考虑,瑞士成为欧洲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首先。其余四国排序结果依次为马耳他、塞浦路斯、荷兰、卢森堡。其中马耳他的优势主要在于低失业率,而塞浦路斯的优势主要在信息披露和法制水平方面。

在亚太地区,我们选取香港、新加坡、菲律宾、日本、韩国这五个国家进行研究。新加坡与香港在综合经商容易度方面表现突出,位居世界的前两名。而且这两个经济体在信息披露方面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鉴于中国与日本和菲律宾在政治与军事方面的对峙态度,这两个地区在经贸方面的合作也大大受到了限制。

根据层次分析结果香港是这一地区最佳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地址。其它备选方案排序依次为新加坡、韩国、日本和菲律宾。

在美洲,我们选取巴拿马、多米尼克、哥斯达黎加、乌拉圭四个国家进行研究。前三个国家属于中北美洲,而乌拉圭地处南美。选取巴拿马的原因是它是国际著名的离岸中心。不过因为两岸问题,巴拿马长期未与中国建交。乌拉圭与中国建交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多米尼克和哥斯达尼加与中国建交较晚,分别在2004年与2007年,但近年来政治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

9 / 15

因此,我们选择它们作为备选方案。这四国的EODB排名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低,资产保护和法律效力方面也都亟待改进。综合考虑之后,哥斯达黎加以微弱的优势胜出,成为美洲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候选,其后依次为多米尼克、乌拉圭和巴拿马。多米尼克的主要相对优势是在产权保护方面,但其税收占商业利润比重要高于哥斯达尼加。乌拉圭虽然与中国建交较早,但目前其税收占商业利润比重是四国中最高的。巴拿马排在最后的原因是其与中国的双边关系较弱。

在中东和非洲,我们选取巴林、黎巴嫩、毛里求斯、摩洛哥四个国家进行研究。毛里求斯依靠较高的EODB排名以及相对最高的法律效力成为了中东和非洲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候选。

最后,我们将亚洲的香港、欧洲的瑞士、美洲的哥斯达黎加、非洲的毛里求斯进行综合比较。最终香港以巨大的优势成为了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最佳选址。

其后的排名依次是瑞士、毛里求斯、哥斯达尼加。

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优势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政治和经济的优势。金融体制的优势和人民币业务的先发优势。

六、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亟需解决的三大问题 (节选自《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第六章)

第一,在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中,我们首先要关注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创新性和稳健性,稳妥与发展并重。对于最为重要的人民币债券市场来说,要关注市场的流动性和价格受市场影响的程度,充分研究,制定策略。目前的香港点心债券市场只能容纳香港离岸人民币存量的极小部分,与此同时市场上缺乏其他有效的人民币投资渠道,故该的市场供给远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已持有点心债券的投资者并不愿意在二级市场上交易。另一方面,点心债券的热销起初源于投资者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一旦人民币升值趋势模糊,或人民币汇率开始双向波动,会引起短期的市场较大幅度的波动。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市场仍然缺乏有效的信用评级机制和相应的信用评级机构,不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市场的规范运行。

10 / 15

第二,关于人民币离岸市场中的离岸金融机构的建设,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在“对等监管”层面。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上诸多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进行更加严厉的审慎性行政管制,并不认可中国银监会对于中资商业银行的监管,要求海外的离岸中资商业银行必须由在岸的该行总行所全资拥有,是独立法人实体,不能以分行的形式提供商业银行服务。2013年下半年,英国财政大臣已经公开宣布要将中资银行在该项目上的限制放开,有条件的准许中资银行设立分行,目的就是为伦敦切实成为离岸人民币的海外中心铺平道路。但是目前这只停留在口头,并无具体政策出台。其次,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问题也是建立成熟、高效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障碍。主要体现在薪酬制度、行政级别、和创造利润的来源几个方面。其中比较关键的是我国商业银行已经习惯了吃利差、吃垄断利润,这和海外高度竞争环境格格不入,如果不及时改革,其未来的成长空间极其有限。

第三,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重视。目前,我国涉及离岸支付的信息安全完全屈服于境外的代理银行机构,由于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并非中央银行(在某些国家,甚至存在有交易日头寸限制),并无对于突发大宗交易实施担保的能力,如果一旦该代理银行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经营不良,则其风险会立即传递到支付清算,构成结算风险。更为重要的是,离岸支付清算平台为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然而境外商业银行代理行模式并非如此,因此在监管层面存在重大漏洞。因此,离岸人民币市场客观要求必须尽快建立高效的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

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七条政策建议 (节选自《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第七章)

第一,培育实体经济国际化,夯实人民币国际化基础。

将人民币稳步推向国际货币舞台中心的是中国的贸易规模和人民币的全球贸易结算份额。因此,推动、扶持企业走出去,提高企业、实体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使更多的企业成为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和国际分工的决策者,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不断提高的根本保证。短期看,通过引导人民币升值预期,基

11 / 15

于套利目的而进行的金融投机很可能带来超过贸易结算规模数十倍的金融交易规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迅速迈上一个新台阶。然而,这样靠金融市场投机交易吹大的人民币国际化根基很不稳固,一旦人民币汇率预期逆转,金融交易规模就会直线下滑,因而是不可取的。长远看,着力培育中国本土的跨国公司,加快实体经济的国际化步伐,把部分企业目前的跨境人民币投机行为变成真正的投资行为,是夯实人民币国际化基础的关键。

第二,“内外互动”破解人民币国际化难题。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日益清晰。但伴随这一进程,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在当前资本账户有限开放的背景下,如何保障和持续拓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流动性、有效增强人民币对境外持有主体的吸引力,是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境外人民币市场和境内人民币业务的良性互动,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这一“内外互动”的战略思路,需要两条腿走路:

一是建立境内外分离的离岸金融中心模式,二是中资银行通过国际化发展将本币业务的境内优势延伸至境外。

从长期来看,人民币要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交易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无论如何都绕不开完全可自由兑换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资本账户改革为人民币更广泛更深入的国际使用创造条件。但是在资本账户开放时机成熟以前,通过调控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规模与结构,适时、有序扩大“离岸”与“在岸”两个市场的“通道”,可以不断接近并实现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互相促进的功能定位。

从这层意义上讲,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创造了宝贵的时间窗口,使得资本账户深化改革可以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开展,积极稳妥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第三,健全法制,创建高效的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

法律规制的构筑是建立和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必须面对的一个特定挑战。特别是有关金融监管、税收优惠、司法制度、争议解决方式等制度的安排和设计,极大地影响着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对海外投资的吸引力、与世界主要

12 / 15

金融中心规制的协调配合,以及我国金融秩序的宏观调控。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必须设立单独的金融监管机构和健全的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独立高效的司法管辖体系、诉讼制度、终审制度、法官行为制度和律师管理制度以及务实的争端解决制度。

尤其要完善保密制度(条款)和严格的反洗钱法律制度,遏制海外资金非法转移和流动。

为了实现人民币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之间的有效链接,以及人民币在贸易、非贸易中完全实现与主要外汇币种之间的高效转换,降低人民币的兑换、交易成本,必须参考美国的CHIPS系统,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尽早建立起安全、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人民币跨境流动的高速铁路——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彻底解决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技术层面难题。

第四,抓住有利时间窗口,加快离岸市场建设,完善离岸市场布局。抓住当前有利的时间窗口,充分利用国内市场经济结构转型期、国际离岸金融中心调整期以及国际市场寻求避险币种等历史机遇,以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具体建设路径方面,必须在国际主要金融中心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重视离岸市场配置全球资源的重要作用,尊重离岸金融中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本着互利互惠原则,进行顶层设计,沿着我国贸易、投资发展的足迹,在各大洲合理规划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分布,从而增强人民币国际化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由于香港是目前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最佳选择,应该由易而难地破除制约香港离岸市场发展的制度障碍,大力打造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国际定位。

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模式、路径及进度必须与中国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相符合,正确地处理好金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首先,扩大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提高离岸人民币的规模,逐步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其次,改变人民币投资渠道过于单一、回流机制不畅的现状,加快金融工具创新,丰富和发展海外人民币金融产品,着力打造多品种、高质量的人民币债券产品。

13 / 15

提高离岸人民币产品进入主流投资社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稳步推进国内金融改革,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利率和汇率改革,有序放开资本账户,完善本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与离岸市场母国之间的在投资者保密、反洗钱、逃税、监管等方面的协调。控制人民币离岸市场风险,减小离岸金融市场对国内经济的冲击,维护本国经济金融安全。最后,将离岸市场人民币资金池纳入货币监管范畴,进行通盘考虑。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坚持主动性和审慎性相结合,确保人民币利率、汇率的定价权牢牢掌握在我国央行手里,确保货币政策的效力不被削弱。

第五,创建高效的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规模越大,全球分布范围越广,建立独立、高效的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的要求就越迫切。缺少高效的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势必制约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离岸人民币交易比重的提高。为了实现人民币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之间的有效链接,以及人民币在贸易、非贸易中完全实现与主要外汇币种之间的高效转换,客观上要求必须参考美国的CHIPS系统尽早建立起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使之成为运行时间重合的实时全额清算系统。通过市场准入环节和盈余账户法则控制信用风险,通过同步支付和多边轧差净额结算控制流动性风险,加强运行和服务管理,减少操作风险。第六,完善离岸市场法律制度与框架。

法律规制的构筑是建立和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必须面对的一个特定挑战。特别是有关金融监管、税收优惠、司法制度、争议解决方式等制度的安排和设计,极大地影响着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对海外投资的吸引力、与世界主要金融中心规制的协调配合,以及我国金融秩序的宏观调控。具体而言,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必须设立单独的金融监管机构和健全的监管制度;建立完整、具备针对性和执行力的基本法律制度,便利、友好和高效的离岸载体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独立高效的司法管辖体系、诉讼制度、终审制度、法官行为制度和律师管理制度以及务实的争端解决制度。

除此之外,尤其要完善保密制度(条款)和严格的反洗钱法律制度,遏制海外资金非法转移和流动。为了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应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对特定离岸机构或离岸主体实行税收优惠。强化国内的国际税收征管,加

14 / 15

强双边和多边国际税收合作机制,打击逃税,防范避税,维护我国依法纳税的税收秩序。

第七,积极推动对外语言文化交流,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认同感和影响力。

货币国际化表面上看似是国际社会在经济金融层面对某种主权货币的认同与接纳,深层次而言则在于非居民对货币发行国的文化、艺术、科技创新能力、社会政治制度、军事力量等诸多因素的价值肯定甚至追随。共同的语言在国际交往中所产生的“熟悉效应”,使得交易主体之间可能会有更高的认同感,从而方便交易的达成,显著增加两国经济和金融交流,对货币国际化极为有利。人民币海外交易主要发生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人民币在当地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伦敦等地,这与较为相似的语言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因此,我国可以通过进一步推广孔子学院,增加中华文化在国外的影响力,提高外国居民对于中国的认同感,从而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

展望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由于古代中国在丝绸之路沿途留下了贸易繁荣、民族融合、和平发展等珍贵遗产,使中华文化在当地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和吸引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中国扩大区域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人民币国际化有望在石油等大宗商品计价、基础设施投资及贷款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为人民币在东亚以外的亚洲区域更广泛地使用开创新局面。

15 /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