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原文意思是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是的任何学习不思考,都是危险的,可是这个学包含哪些呢!又有什么观念会阻碍学习的进步呢!有什么具体方式会提高这个学习效率呢!
首先我们看看学习类型主要涵盖哪些,再分析每种类型的特点。本人认为学习类型主要包括听觉型学习、视觉型学习、读书型学习。
听觉型学习:毋庸置疑,两耳朵用心听各种声音,就像戴尔.卡耐基说的那样,“专心听别人讲话,是我们所能给予别人最大的赞美,也是赢得别人欢迎的最佳途径。”我们与朋友、同事、亲人、爱人、领导的沟通,小学、中学、大学都在听课、听演讲、听广播、听小品、听音乐、听各种声音背后的诉说、呐喊、呼唤、哲理、思想等等情感。能从中借鉴和醍醐灌顶的就是很好的学习与提升,也才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接下来看看阻碍听这方面学习成长主要是什么?借用《U型理论》中阻碍听的学习我们时常犯评判之声、嘲讽之声、恐惧之声。对于解释稍加改动。
评判之声:旧有的、有局限性的评判和想法。如果没有嘲讽之声、恐惧之声,我们将无法前进,无法触及创造力,并且永远无法达到更深层次的聆听,追溯源头。
嘲讽之声:像冷嘲热讽、自大和冷酷无情这些阻碍情绪,会使我们无法感受他人演讲中的精髓及要点。
恐惧之声:害怕抛弃熟悉的本我和世界,害怕前行,害怕他人超越自己,安全感作祟。 当然在听声音的同时,不是说不让你有批判之声,而是当你听时,先专注专注再专注,放下已有的一切。最后结合现实地分析主题,分析核心,分析是否合理,从哪个角度看更合适。毕竟有些演讲或者有些沟通者并不是很有见地。也就是说听时,我们放下一切,过后咀嚼慢咽。
今年7月18-19日听了两天心理学课程,阿南朵一位有魅力的女士,70多岁了,优雅而自信。让我突然明白原来内心深处一直有个小火球在作怪,我是没有意识到的,也是茫然的。可那天下午我懂得了多年怨恨的执着,多年的苦难终于释放了。这之前也是很努力再要求让自己放下,可是差那么点,就差么点,醍醐灌顶的帮到了,帮到了。
视觉型学习:一看便知是用你的眼睛去看,当你看到某个人文景观、某个设计灵性的场所、当你看某个人的气质时、当你看某个微笑时、当你看他的言谈举止时。
记得09年观看上海世博会时,当我进入欧洲馆的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给我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小震撼(尤其像我这样被命运之神作弄的众生,还没出过国门,有些遗憾)。
意大利馆告诉你:他们国家是多么重视美,重视时尚,重视眼球。各种新颖的设计,似乎全世界的时尚设计师全跑到他们国家了,引领着世界潮流,引领着服装厂的生死存亡。
如果你不会穿衣打扮,哪简直别活了。如果不穿高跟鞋那就不配上天给你这个圣神职责,女人。
德国馆告诉你:他们的文化是严谨的,有条理的,逻辑性强的,团队配合是高度的(从足球也可看出来)。他们是工业强国,有极强的工程师。当然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他们也是重视家庭生活的,重视自然环境保护的......
西班牙馆告诉你:人生来就该具有幽默的,就该会喝啤酒的,就该享受当下的,什么烦恼,什么痛苦,什么忧愁,什么寂寞,什么孤单,什么苦难就该统统跑开,越远越好的。如果你不会享受生活,也是不配作为人这个称谓的。当然每位众生都有苦和乐的。也许他们的乐要远远大于苦的,难道这不是成功的生活吗?难道这样的价值体系不是很好吗?难道衡量的标准不该是这样吗?
对于读书型学习,是很多人的挚爱,我也是倾向这方面的。像苏东坡说的:“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而目可憎。” 高而基说的名言:“他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而包上一样。”
是的,书中会有你的知音,书中会有你的答案,书中会有你的灵魂,书中会有你想要的一切。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那为何我天天读书也没见有什么收益,那就是你读的少,或者是你读的书是垃圾,还有你只是读到书中认识的字,并没有认识字连贯起来的哲学思想,书还是书,你还是你。就像印度克里希那穆提大师的书,他的书没有什么高雅的造句,没有晦涩难懂的什么成语典故。用的全是平实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句子,可是串联到一块,就是他的灵魂,他的精髓,他的独到之处,真的是一位伟大的,博爱的智者。给我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收益,使我更包容,使我更善良,他表示只有自我消容时,爱才会产生(而这个取决于你认识自己,只有认识自己,智慧才会开启,才能摆脱自我),使我会去觉知当下,使我会再想问题时,会去看自己这个被观者,可我也是观者,观者是如何观这个被观者的,思想是如何制造思想者的,大师就是大师,和《金刚经》的无我相,无人相,无寿者相...... 和老子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异曲同工之处呀!原来最高等的智慧都是如此
的。因此读书就是要读有意义的书,能够引领你去沉思的书,开启你另一扇门的书,多读经典的书。
茶社不到一年,读了一些经典的书,对我影响还是挺大的,改变你的境界,改变你的格局,改变你的所思,所想,改变你的秉性。
佛学类书籍:就像我的主食,不能离开他,是基础的不能再基础的。最基本的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因果轮回。
生理学书籍:就像菜的盐,没有这个盐,任何菜都是没味道的。就像我们需要懂得人性,懂得背后我们为何会有那么多的不快,那么恐惧,那么不安,那么空虚寂寞慌。
哲学与文学:就像是菜的品种,不同菜的品种,有不种的味道。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味道,不同的偏好,不同的风格。
艺术类:就像一道精致的汤,如果你不是从事此类专业,可以不喝汤。如画画,音乐之类的书籍,常让你有独到的风景,画中的内涵就像汤中的营养,是道附加值的附属品。
像生理学的书,推荐克里希那穆提;管理类书籍建议读美国人写的,一般这类书是经历多年研究和实践后出版的;如果文学,哲学建议多读经典中的经典,这类书国内作者推荐如,如南怀瑾、林语堂、周国平等,国外:尼采,托而斯泰、蒙田、纪伯伦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